本網站已搬家!
自 2014 年 3 月起,我們將網站遷移到新伺服器:http://web.ntnu.edu.tw/~treehopper/
。本網頁內容已不再更新。請更新您的瀏覽器書籤亦或任何相關網址。
成員清單
目前成員
- 王若凡
- 1. 短腹幽蟌 Euphaea formosa 的領域行為. 2. 角蟬前胸背板的演化模式.
- 陳宏年
- 1. 颱風如何影響白痣珈蟌, Matrona cyanoptera 的存活率. 2. Euphaea amphicyana 表型變異模式.
- 葉人瑋
- 臺灣 Carabus 步行蟲生態與演化.
- 鄭筠潔
- 水蠆到底吃什麼?短腹幽蟌和白痣珈蟌稚蟲的DNA條碼食性分析.
- 黃崇鑫
- 雞冠細身鍬形蟲大顎對稱性與發育不穩定性.
- 曾惠芸
- 1. 球背象鼻蟲體色斑紋的功能. 2. 球背象鼻蟲親緣關係與體色斑紋的演化. 3. 蘭嶼與綠島球背象鼻蟲族群遺傳研究.
- 蕭伊廷
- Euphaea amphicyana 幽蟌生殖器變異.
- 陳彥廷
- 大雪山森林經營模式對鞍馬山步行蟲型態的影響.
- 黃均蕙
- 鹿角鍬形蟲的打鬥行為模式.
- 吳詩婷
- 角蟬.
- 林橋威
- 鹿角鍬形蟲的打鬥行為模式.
- 蘇詠超
- 行為生態、社會生物、族群遺傳、及分子親緣關係
歷屆成員
- 蕭瑋良
- Euphaea amphicyana 幽蟌翅脈地理變異.
- 翁麗紋
- 黃緣螢幼蟲為何發光?
- 李逸鴻
- Euphaea 屬豆娘種化模式.
- 關哲昀
- 雞冠細身鍬形蟲大顎變異.
- 鄭竹晏
- 菲律賓弧角蟬親緣地理.
- 陳明玉
- 菲律賓雅角蟬 Centrochares horifficus 的親緣地理與族群歷史.
- 黃紹彰
- 白痣珈蟌視覺溝通系統
- 黃仁磐
- 短腹幽蟌 Euphaea formosa 的族群遺傳與親緣地理分析
- 陳薇云
訪問學者和學生
- Vanitha Williams
- 負子椿象和蜻蜓幼蟲對孓孓的補食潛力
- Marina Vilenica
- 克羅埃西亞 Turopolje 地區溼地蜻蜓組成
- Klaas-Douwe 'KD' B. Dijkstra
- 蜻蛉歷史,多樣性,與鑑定
- Erin McCullough
- 武器的多樣性: 甲蟲的空氣動力損耗.
- Ashley E. King
- 獨角仙之性別內打鬥與性別間敵對行為.
陳薇云
職稱
碩士生 2005-2008
研究物種:紅紋沫蟬
研究主題
泡沫蟬 Okiscarta uchidae 內共生菌之分子特徵與親緣關係
摘要
電子郵件:weiyun33@gmail.com
1. 紅紋沫蟬 Okiscarta uchidae 的內共生菌
共生關係的生活型態能增加多樣性的一種主要適應方式。許多昆蟲,尤其是半翅目,體內具有初級及次級內共生物。初級內共生物 (存在於懷菌體內) 提供寄主昆蟲所缺乏之養份,然而次級內共生物的功能尚不清楚。我們利用分生技術及親緣分析來描述紅紋沫蟬 Okiscarta uchidae 的內共生物特徵及他們在 eubacteria 內的親緣關係。我們也估算共生物的演化速率並且與自營菌的速率做比較。穿透式電子顯微鏡的照片顯示至少有兩種不同型態的內共生物在沫蟬的懷菌體內,而且其中一種內共生物的外部型態與酵母菌相似。16S rDNA的分析結果顯示分離出的內共生物分為四個類群,其中三個類群位於 γ-proteobacteria 內,一個類群在Bacteroidetes 內。In situ Hybridization 的結果顯示五種不同的內共生物位於懷菌體內。自營菌通常具有較快的演化速率,但紅紋沫蟬內共生物的演化速率往往是所有分析的菌種中最慢的,我們推測,這些內共生物應該屬於次級內共生物。
紅紋沫蟬的懷菌體
2. 沫蟬與其初級共生物的共種化
大部分的生物均演化出和其他基因體互利共生的關係。尤其是半翅目昆蟲體內的懷菌體存在著初級共生物。在半翅目昆蟲中,沫蟬的食性比較獨特,他們吸食具有較少養分的木質部汁液。我們的研究利用親緣分析來測試沫蟬與其初級共生物之間是否有共演化的模式。我們發現這群沫蟬的共生菌屬於格蘭氏陰性菌 β-proteobacteria 結果顯示沫蟬與其共生菌的親緣關係樹有五次的共演化事件發生, 且顯著的不為隨機發生。貝氏分析指出內共生菌與沫蟬的相對演化速率呈正相關且演化的時間相同,結果支持共生菌與沫蟬具有共演化的歷史。由我們的結果推論,這一系群的內共生物應為 ”初級 ”內共生菌。
現址:
美國